手机版

党建引领“三个聚焦”!四川阆中市创新机制破题基层治理现代化,织密民生幸福网

时间:2025-05-20 21:44:00

近年来,阆中市坚持“党建引领、强街赋能、多元共治”的总体思路,以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为牵引,统筹补齐机制短板、破解民生难题、提升服务质效,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一、聚焦机制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全链条”。始终坚持把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作为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点,强化系统思维,构建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工作体系。一是健全协同联动机制。设立由市委书记担任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同步明确副总召集人、召集人和成员单位,构建起组织部、社工部双核驱动,24个职能部门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细化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工作任务清单,明确75项重点任务,建立联席会商、定期调度、分线推进等工作制度,高效落实优化网格设置、规范村(社区)挂牌等重难点工作28项。二是深化强街赋能改革。持续推动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资源下沉,推行“权责”匹配改革,下放行政执法、公共服务等7类32项权限,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倾斜力度,赋予乡镇(街道)对派驻机构的考核评价、任免建议等权力,健全“街(镇)呼市应、上下联动”工作机制,确保基层有人干事、有权管事、有资源办事。三是优化平急转换机制。依托市级指挥中心、镇街分中心和网格前哨站,构建起“1+28+N”扁平化应急指挥体系,实现应急指挥纵向贯通。持续深化“双报到”活动,6000余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网格),组建应急突击队320支,在疫情防控、防汛抢险中快速响应,2024年化解险情67起,转移群众2300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8%,古城“联防”党员志愿服务项目获全国金奖。

二、聚焦为民解忧,破解治理堵点“增实效”。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推动治理增效的着力点,持续疏通基层治理难点堵点,切实兜牢民生幸福底线。一是老旧小区治理破题突围。实施“拆墙并院2.0”计划,多方争引资金1.5亿元完成保宁醋小区、丝绸小区等68个老旧小区及文昌宫、古莲池等12条街巷改造,惠及群众7万余人。针对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无人管、管不好、管理难”等问题,探索“公开选聘提升一批、社区组织领办一批、自主管理分解一批、国有企业兜底一批”治理模式,实现172个城市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二是遗留问题化解逆势而上。建立“市委书记牵头揽总、市委副书记跟踪督办、行业部门具体落实”的民生遗留问题化解专班,大力实施“断头路贯通、沉睡项目唤醒、问题楼盘清零”三大工程,如期打通群众呼声强烈的南池路等5条城市断头路,升级改造迎宾大道等4条城市主干道,天象广场等4个沉睡停车场全面复工,黄连垭棚改项目实现585户“零投诉”回迁,历时20年的还房小区全面实现办证,30个问题楼盘12625套房屋实现“首次登记”,山湖语、恒大滨江左岸一期、恒大二期4061套“保交楼”任务全面完成。三是综治服务智启新篇。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构建“线上+线下”新型综治中心一体化解决模式,在线上整合“雪亮工程”“阆中慧办”等数字化平台,建立数字档案10万余条,归集人社、民政、司法等14个部门70余项业务实现一网通办。在线下构建“1+N”综治服务体系,投资548万元建成1个市级综治中心及19个镇街分中心,推动群众接待中心(信访)、矛调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多中心合一及相应资源力量整合,实现化解群众纠纷“只进一扇门”。2024年累计化解纠纷3986件,高效办结网格事件6.1万件。

三、聚焦服务增效,织密多元共治“幸福网”。始终把提升服务质效作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统筹推进服务阵地升级、治理队伍建强、多元力量整合等重点任务,不断夯实基层善治共治基础。一是着眼“集约高效”,建设标准阵地。按照“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理念,积极推进40个党群服务阵地功能重塑、显化升级,依托古城客栈、景区书屋联合打造“红色驿站”28个,统筹城市社区嵌入养老、托幼等服务设施建设,打造1公里服务半径、15分钟步行可达的综合服务矩阵。实施慈善社区培育计划,设立社区慈善基金40支,募集资金近200万元,定向用于老残孤困特殊人群帮扶等公益事业,打造“山里娃夏令营”“邻管家”等公益品牌14个,累计服务10000余人次。二是着眼“基层善治”,建强治理队伍。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的标准选配社区专职工作者790名,从大学生、网格员等群体中摸排后备力量200余名,确保每个社区至少有2名后备力量,为社区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常态化开展社区工作者“擂台比武”,依托政德文化教育基地及5个社区名师工作室,采取专题辅导、实地观摩、跟班实训等方式,举办相关培训9期1000余人次,持续提升基层干部促治善治能力。三是着眼“多元共治”,建优服务品牌。打造“区域化党建”品牌,推动10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从驻区单位、辖区企业等群体中选聘社区兼职委员52名,达成“服务清单”105个,领办服务事项215件,持续壮大社区治理服务资源供给。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引导200余名快递、外卖等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备案,选聘流动网格员20名,通过快递员、外卖员等“随手拍”“随时报”,发现安全、环保等问题200余件次,切实将“治理变量”转化为“治理力量”。(杜侦萍、王梓、侯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