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方寸之间见温度 成都“净优亮美”勾勒城市民生新图景

时间:2025-07-07 09:09:00

“过去这儿杂草丛生,现在成了‘网红地’!”走在温江区凤溪源的林荫小道里,居民李大爷感叹道。

当前,成都市正在系统推进、分类实施“净环境、优秩序、亮空间、美风貌”四项重点工作,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小投入”改善“大民生”,通过不断改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擦亮最具活力和幸福感城市名片。据统计,行动开展以来已完成整改656个,整改率达98.35%。

近日,记者先后走访成华区、温江区、蒲江县的部分点位,感受了“净优亮美”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无论是街角旮旯的“口袋公园”、闲置空间的“微型手术”,还是老旧小区的“焕新升级”,都在以“小切口”破解城市治理难题,让市民在触手可及的变化中感受城市发展的烟火气与幸福感。

“口袋公园”品质提升

小空间给市民带来大幸福

在武侯大道顺江段,街角的口袋公园是一大亮点。公园的步道边栽满绿植,游人散步休闲,满眼都是绿油油的风景。红白相间的圆形廊亭嵌在公园中央,四周摆着红色的凳子,颜色鲜艳,格外醒目。“你看现在多敞亮!”正在散步的刘女士指着新修的小路说,“每天早上我都要来散步,看着阳光洒在绿植上,人的心情都很好!”

家住附近的人都知道,以往这里可不是这样。“以前绿化很一般,但没什么亮点,就是一片很普通的公共区域,来散步的人也不多。”家住附近的陈先生表示,那时候大部分人就是单纯地过个路,“哪像现在,还愿意坐下来看看风景、聊聊天。”

针对环境品质不高的问题,武侯区相关部门很快采取了行动,“我们对原有植被进行移植打造,增绿约800平方米,增加开敞空间约1200平方米,同时还增设了慢行步道,融入微型‘会客厅’。”武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打造后的“口袋公园”功能布局更合理,场地空间利用率也更高,而且打造了特色景观,让曾经不起眼的小广场,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现在这个广场不但环境变好了,而且更贴近市民的生活。这才是大家需要的街头公园!”陈先生说。

从“边角地带”到“蓝凤凰栖息地”

8个小区同享林下“会客厅”

午后的凤溪源小微空间里,阳光透过树枝洒在蓝色地面上,居民们围坐在树池座椅上闲聊,孩子在步道上玩耍嬉戏。很难想象,这片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的街头广场,曾是植被杂乱、设施不全的“边角地带”,“以前的环境太简陋了,说是一个散步空间,但来的人却不多,利用率很低。”市民朱大爷说。

同样尴尬的还有距此不到200米的凤溪水韵小微空间。“以前想找个歇脚的地方都难,种的植物也很杂乱。”住在花涧坊小区的王阿姨说,“现在大不一样了,两个广场的活动场地扩大了很多,树枝也进行了修剪。天气好的时候,阳光透过枝叶照进来,好看得很!”

据温江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两个小微空间周围,一共有8个小区,常住人口7600多人。改造前,他们通过召开沟通会、坝坝会等形式,从周边居民商家收集到希望增设座椅、希望有更多的阳光能穿透密林等12条微心愿,“我们把这些需求建议作为小微空间改造目标,一一进行回应。”

如今,空间以凤溪河“彩凤归隐”传说为灵感,用地面铺装勾勒出展翅的蓝凤凰,树池改造成可坐靠的休憩台。除此之外,相关部门一共改造地块5800平方米,增加可进入、可活动空间1100平方米,有效连接了凤溪大道、凤溪河、战备渠路,实现空间连接和功能互补。如今,两块空间的参与性、景观性、功能性、人文性明显提升,“8个小区的居民可以共享林下‘会客厅’,环境更美,大家的幸福感也更高了!”居民陈大姐说。

老小区旧貌换新颜

居民感觉像搬进“新家”

走进蒲江县三合院小区,崭新的文化墙绘勾勒出邻里互敬的和谐场景,原来经常乱停车的区域,如今划出了整齐的停车位,新增设的健身器材,也为居民提供了强身健体的好去处。

“以前楼道很破旧,经过翻新后,现在都是新崭崭的。”张阿姨指着单元楼直叹变化大。楼前空地上,居民张先生正在使用健身器材:“以前想锻炼身体还得去体育场,现在下楼就能扭腰甩手,娃娃也有了耍的地方!”

其实,在蒲江县,不只三合院,农机局宿舍、沼气办院落等11个老旧小区、共346户居民都尝到了改造的甜头。改造前,相关部门连着开了8场坝坝会,把居民“停车要规范”“电线别乱飘”“想有歇脚地”的诉求,一一收进“一院一策”方案里。

据蒲江县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治理中,不少老旧小区的屋面防水改好了、雨污管道疏通了,700多米的旧楼梯扶手进行了更换。同时,盘活闲置空间,新增28个机动车停车位,12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81个电动自行车充电口,有效缓解了群众反映强烈的车辆乱停乱放、堵占消防通道问题,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充电乱”困局,消除了消防安全隐患。

空中的“蛛网”也没放过——30余处凌乱线缆被规整,光缆箱重新排布。此外,相关部门还引进了小型垃圾压缩收运设备5台,解决部分老旧小区因道路狭窄大型垃圾收运车辆无法进入的问题,有效提升老旧小区垃圾收运效率。“现在的小区干净又整洁,住了几十年,感觉像搬了新家一样。”居民陈大姐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杨甦 摄影 杨甦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