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工匠日”标识。

“沈阳工匠”标识。沈阳市总工会供图
本报讯 记者王琳报道 今年2月25日,沈阳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定,将每年9月1日设立为“沈阳工匠日”,认定“沈阳工匠”50名,“沈阳青年工匠”100名,设计推出“沈阳工匠日”标识和“沈阳工匠”标识。
本次“沈阳工匠”和“沈阳青年工匠”认定工作,坚持落实沈阳市委向非公企业倾斜、向年轻工匠倾斜、向基层一线倾斜和向新兴产业倾斜的工作要求,按照大国工匠培育“五力”标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优化人选结构,确保人选质量。人选全部为基层一线人员。
“沈阳工匠”中,非公企业人选21名占42%;41岁以上的32名占64%,36到40岁的11名占22%,35岁以下的7名占14%;新兴产业人选29名占58%。“沈阳青年工匠”中,非公企业人选58名,占58%;36岁到40岁的64名占64%,35岁以下的36名占36%;新兴产业人选71名占71%。
8月20日至9月30日期间,我市将举办以“匠心筑梦 强国有我”为主题的主体活动15项、联动活动32项。主题活动内容包括:在铁西区工人文化宫举办“匠心筑梦 强国有我”——沈阳工匠 沈阳青年工匠命名大会暨沈阳工人大思政课主题活动,宣布2025年“沈阳工匠”“沈阳青年工匠”名单;开展劳模工匠“开学第一课”,在全市中小学校园播放9月1日工人大思政课活动精彩视频;在第23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期间,举办沈阳市职工创新成果展等。
9月4日、5日,在沈阳市工人文化宫组织《大国工匠》话剧展演,邀请全总文工团演绎呈现工匠群体的非凡技艺、卓越贡献和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