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晚潮|线鸡还是鲜鸡

时间:2025-05-21 17:42:00

潮新闻客户端 黄岚

这两日,慈溪一些作家颇为大公鸡而伤脑筋。到底这鸡是被“线”了还是被“鲜”了?答案不少,牵涉到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多,古今中外,字义音形,通俗的科学的,一概而论之,煞是热闹。

事情起因是陆立群的《轻舟已过》这本散文集,内有一篇叫《田园风》的文章,作者提到“何为线鸡?高手说,线鸡为阉割后的公鸡,阉割后成长就快,个头就大。”

在研讨分享上云长夫子认为:“线鸡”应为“鲜鸡”。本着对作者负责的态度,有必要指出来。

作者陆立群小夫子多方求证后,很谦虚地回应:“我们有不同的理解。”

孰是孰非,读者自有判断。

野夫子跟上:“线鸡”指阉过的鸡,不能等同于“鲜鸡”。

岚妹子:线鸡,可以的。

大家都对文字负责任的,这样的讨论挺好的。

这个“线鸡”两字写法对不对?岚妹子第一时间去问了下AI。线鸡是指阉割后的公鸡,属传统养殖技术。然后详细介绍了这项技术。她老家在慈溪天元,阉鸡阉猪,当地人称作结鸡结猪。

记得小时候是经常看到结鸡佬,每到春上时节,串门走巷到村子里来兜生意的。他专门有一套工具的,坐到小矮凳上,腿上放一块比较厚实的刮刀布,把小公鸡抓来,将鸡头折在翅膀下,然后在相应部位拨掉几根鸡毛,拿来小刀切一下,用一个弓形工具将口子撑开,露出鸡的睾丸,然后用一根线伸进去,不知怎么地绕几下,将鸡鸡的小黄豆就去掉了,然后在伤口抹点什么药,一放手,雄鸡不雄了,从此和母鸡达成了和平共处模式。线鸡绝对是门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技术,涉及动物解剖学、畜牧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技术不高的话,线过后的鸡就要遭罪了,危险的话,性命不保。所以村子里的人们都要经验老到的结鸡佬来操作这项技术活。

云长老夫子继续:鲜鸡是姚北区域(指慈西)方言,专指长至成年的雄鸡、雌鸡(未生过蛋的鸡)。与鲜字搭介的。民间还有叫鲜肉、鲜菜、海鲜等物品。

宓老夫子:(指慈东)鲜与仙同音,也称仙鸡的。

那么“线鸡”,可以写成“鲜鸡”吗?

这概念完全不同,岚妹子觉得不可以。姚北指现慈西一带,以前属余姚,后来区划调整归慈溪了,当地有这样方言吗?反正现在好多人是不知道的。新鲜的鸡与盐腌的咸鸡相区别,还有种糟鸡,非常好吃。还有鲜肉有咸肉、有鲜菜有咸菜如此等等。没有生过鸡蛋的鸡叫小鸡娘,生了蛋的是鸡娘,刚成年的公鸡叫童子鸡或新鸡,还没长大的是鸡仔,又叫小鸡,就是鸡仔子。

大家意见非常不一致,童夫子翻起了《辞海》:线鸡,请看第六项。《辞海》第六版缩印本2067页:线字第六条,通骟,阉割。有个例子,孙周卿,《水仙子·山居自乐》曲:“山庄上线了鸡。”

《辞海》页面

另外在《汉语大字典》缩印本第1428页关于“线”字的第二项释义,也是“阉割”之意。

《汉语大字典》

人们做学问,不能一味以网上搜索为标准(网上有出处当然可以算),更不能“乱话西话”(慈溪方言,意为胡说八道)。这个《辞海》《汉语大字典》就比较权威了,标明页码,“证据”确凿,于是大家根据此意开始了“线鸡”大联想。

宓老夫子:“童老师好。刚也查了《辞海》《辞源》的鲜与仙,无鲜鸡、仙鸡词汇,但仙也与阉相关。这俗语之声口口相传,我们慈东一过洋浦声音就变了。”

还引用了欧阳修的一首词《鹊桥仙》:“月波清霁,烟容明淡,灵汉旧期还至。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 云屏未卷,仙鸡催晓,肠断去年情味。多应天意不教长,恁恐把、欢娱容易。”不过这仙鸡,是神仙之鸡啊,这与此刻讨论的“线鸡”没有关系。不提。

Johnson洋夫子: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也有线鸡了,叫法不一样,这段话来自《皆大欢喜》说到人生的七个阶段,非常之经典。朱生豪是江浙人也译作“阉鸡”,莎翁的时代与汤显祖的时代差不多。

野夫子补充:And then the justice,In fair round belly with a good capon lined。

这“capon”是原文“阉鸡”之意。有人请AI将此洋文译成中文,意为:然后是正义,在公平而圆的肚子上,衬着一层上好的阉鸡。

这个英文要表达什么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译文中关于“阉鸡”这个词。

励夫子:结鸡的时候,用一条线打结,可能跟这条线有关系。

Johnson洋夫子:奇了,Lined,可解释成内子里子的名变形,也可以是线,变成分词短语用线缝或者什么的。

陆夫子:其实线,就是腺,作动词,把前列腺破坏掉,失去性功能。

紧挨着的张夫子:不对不对,(指陆夫子的所述)破坏错了。

哈哈哈,从文学作品引发的中文系专业已经发展到畜牲业兼医学外科了。

岚妹子又查了《汉语大词典》,有“线鸡”却没有“仙鸡”“鲜鸡”。对“线鸡”的解释:线鸡,亦作腺鸡。阉鸡,指阉割鸡或阉割后的鸡。还有例子。宋代戴复古《访许介之途中即景》:“区别邻家鸭,群分各线鸡,行人来少憩,假道过东溪。”这南宋著名诗人戴老先生写下的诗,也是“线鸡”这一职业最早出现在中国文学文本中。

如此,不必再争论了,词义已明。

搜韵网之《汉语大词典》网络版

云长夫子提出疑问:线通骟,两字发音完全不同。

关于字音的变化,岚妹子求助了宁波大学杨成虎教授:“线”字其中一个释义是:线,通骟。那音x与sh古音中是相通的?怎么演变的?

杨老师:黄岚好!线,通骟,说明“骟”字念“先”,不念“膻”。所有后来念sh的声母,在元代以前是不存在的,这个sh都是x声母。这个现象在现在的宁波话声母中还是如此。如宁波话,“首”念“朽”等。

果然,问问宁波人:“手”你们家乡话怎么说?“朽骨!”果然很宁波话,石骨铁硬!

翻篇翻篇,线鸡,可以的。

但是鸡不答应,好好地,就让人给线了!

曾经我也位居高层,请看岚妹子的《十六字令 鸡》:

鸡。起舞三更醒祖师。居重位,教我听晨啼。

鸡蛋花

作者简介:黄挺女,笔名黄岚,浙江慈溪人,法学硕士,全国公安文联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天文学会会员。著有《黄岚诗钞》《诗心游踪》。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