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冰洁
从民间曲艺到传统技艺,从岁时节庆到手工绝活,岳阳的非遗瑰宝灿若星河,每一份传承都镌刻着湘北大地独有的文化基因。
在这繁星中,“清风入骨”的岳州扇,凭细篾柔纸摇曳文人雅韵;以千年窑火淬炼出古朴典雅的青瓷神韵的岳州窑,将湖湘大地的匠心凝聚于瓷胎。它们恰似一柄柄文化密钥,开启岳阳非遗的瑰丽宝库,让今人得以触摸这座古城最鲜活的生命记忆。
从“不会读书”到非遗传承:刘岳军的扇艺之路
素有“中国三大名扇”之一美誉的岳州扇,已有400多年历史,其制作工艺精湛,需经72道繁杂工序,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对研究岳阳文化和传统工艺具有宝贵价值;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它以国礼送给前来观赛的外国元首和贵宾作为见面礼。在2021年,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在传统岳州扇制作工艺焕发新时代光彩的背后,有一位默默的守护者——刘岳军。
学生时代的刘岳军,自认是“不会读书、体育也不行的体育生”。他的爷爷常说:“你不会读书,不如学一门手艺。”他便顺从地跟随长辈学习制扇,就此与岳州扇结下不解之缘。
成天窝在作坊里,侍候和雕琢竹子,这份枯燥无味常人难以忍受。但小小的扇面上,岳阳的风景和风情却摇曳生姿。刘岳军就在那一方天地里,将心中美丽的家乡具象化,他甘于寂寞,因为他坚定地认为:爷爷和父亲传承下来的岳州扇制作技艺不能在他手里失传。

刘岳军也曾有意带着表弟表妹做扇子,但结局却不尽人意,用他的话说便是“静不下来”,就算短时间静下来了,一出去,就又被外面的精彩世界勾了魂。
赶路的人,一定会遇到同路的人。
就在刘岳军一筹莫展之际,杨毅出现了。杨毅有一手雕刻的绝活,经他手的扇子,大骨上往往有许多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精妙绝伦。并且,这个年轻人耐得烦、坐得住,刘岳军和他的交流越来越多,心里越来越满意。于是,2022年,刘岳军主动开口,杨毅做了他口传面教的徒弟。
“岳州扇的传承离不开市场,传统工艺的市场离不开政府的扶助。”刘岳军的岳州扇如今在中华大熊猫苑旁的非遗馆里能够欣赏到。这所中部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型熊猫基地,客流量巨大,为了更好的宣传岳阳非遗文化,相关部门特意开辟了一个专馆,国内外的游客来此不仅能看到熊猫,也能看到岳阳的故事、听到岳阳的声音。

“非遗馆不仅仅是个成品展陈馆,里面还有配套的工作室、卖场。”刘岳军补充,游客们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地看一看,而是通过工作室近距离观摩岳州扇的制作过程,也可以直接购买心仪的岳州扇,把这份来自岳阳的文化传承带回家。
为了让岳州扇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刘岳军和杨毅师徒别具匠心地以岳阳中华大熊猫苑的熊猫为元素,开发一批“梅、兰、竹、菊”四君子与熊猫组合的扇面图画:或见熊猫抱着竹子憨态可掬,或坐在梅枝上淘气戏蝶,或躲在菊花丛里忘乎所以……传统水墨的清雅与熊猫的萌趣形成奇妙反差,让古老扇艺迸发了新生机。
冰裂纹里的时代故事:周国防和他的岳州窑
省级非遗项目岳州窑为什么受人追捧?这和唐代茶圣陆羽脱不开关系。他在《茶经》中品定六大名窑的茶碗时说:“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从饮茶所需的器具角度来看,茶圣陆羽把岳州窑排在第四位,虽居第四位,却以“青釉益茶”的独特属性,成为唐代茶文化鼎盛时期的重要注脚。这种与茶事深度绑定的历史渊源,使其在千年后仍被视作中国古代陶瓷美学与实用主义结合的典范。
历史浮浮沉沉,岳州窑也起起落落,岳州窑曾因瓷厂改制陷入沉寂。上世纪80年代末,设计师周国防与岳州古青瓷结下不解之缘。2014年,在企业家龙建坤的资助下,岳阳市岳州古窑青瓷研发中心正式成立,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复兴之旅由此启程。2015年首批“岳州青瓷”出窑,标志着中断已久的烧制技艺重获新生;2022年洞庭南路红船艺术馆非遗传承基地落成,更让这门千年技艺有了可触摸的当代坐标。

在技术攻坚层面,周国防团队突破传统桎梏,创造性地将陶与瓷工艺融合,成功攻克器形设计、青釉配制等核心难题。其作品不仅还原了唐代“细碎冰裂纹片”“灰白胎色”的经典特征,更通过融入岳阳龙舟、洞庭渔歌等本土文化元素,打造出136cm长的“端午龙舟”、80cm高的“洞庭渔歌”等标志性作品。这些兼具历史厚重感与地域辨识度的青瓷佳作,让岳州窑从单纯的工艺传承,升华为活态的文化叙事载体。作为第43代岳州窑代表传承人,周国防希望通过将岳州窑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产出更多洞庭系列产品,让岳阳意象走向世界。

在岳阳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引导、扶助下,2023年,岳州古窑青瓷研发中心入驻洞庭南路非遗中心。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被其独特的冰裂纹理、诗意的文化意象所吸引。

从茶器到艺术品,从地域符号到文化IP,岳州窑正以开放姿态拥抱现代生活,在创新中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从陆羽笔下的“青釉益茶”到当代匠人的“青瓷传韵”,岳州窑的复兴之路,既是对中国传统工艺的致敬,更是对文化传承方法论的探索。当千年窑火遇上新时代的审美需求,当古老技艺融入地方文化血脉,这座洞庭之畔的古窑,正用一脉青瓷续写着属于东方的美学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