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扔不动卖不掉 大件旧家具脱手真难

时间:2025-08-19 08:44:00

市民陆先生的客厅里,拆开的木板堆成小山。他蹲在地上,把旧实木床的床架拆成木条,“一天丢一点,省了200块钱代扔费”。靠着“蚂蚁搬家”的方式,陆先生总算摆脱了这张烦心的旧床。

▲在罗湖区废旧家具资源化处置基地废弃沙发堆在一起。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在深圳,这样的“家具处置术”屡见不鲜。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旧家具沦为“付费垃圾”渐成常态:有人在闲鱼平台上以50元甩卖八成新的沙发,只求“收回些许成本”,更多的则是花钱请人搬走。“卖不掉、花钱扔”是很多人的共同经历。

市民窘境

倒贴钱请人扔旧家具

“才用一年,几乎全新,扔了心疼,留着又占地方。”邓女士家1.9米麂皮沙发摆在客厅角落,扶手处的缝线完好无损。楼下的个体回收商郭老板上门看了看,报价倒是干脆利落:“上门拉走150元,送处理厂还要收费,而且你这沙发太大了,小车装不下。”最终,邓女士讲价讲到120元。“买时3800元,现在成了‘负资产’。”她看着货车拉走沙发,车斗里还堆着别人家的旧衣柜、破床垫。

为了省事,不少人选择联系二手家具回收平台。网友“momo”在社交平台推荐了几家专业回收平台,然而,平台出示的代扔费用清单令人咋舌:代扔床架180元,带大理石面的茶几200元,四人沙发高达320元。

“比起和个体回收商扯皮,平台价格透明度高,还能预约时间,虽然价格更贵,终究是更省心的选择。”“momo”说。

福田的郑女士则摸索出止损之道。搬家前一周,她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挂出帖子:“八成新1.5米大双人沙发50元自提”。原价500元的沙发,被刚毕业的“小鱼”买走,后者再花50元请了搬运,“比花80元请人扔强”,郑女士算了一笔账:“低价转让,减少点损失,也能让需要的人得实惠。缺点是得等‘有缘人’上门。”

免费清运

卡在了“最后一公里”

对旧家具回收处理,深圳早有布局。2022年上线的“深分类”微信预约平台,由物业方在该平台预约,就有专门的收运车辆上门免费回收旧家具。目前全市住宅区设有4500个大件垃圾暂存点,物业可联系指定企业免费清运。

但实操中往往卡在了第一步:如何将家具运至指定投放点?“要么自己当‘大力士’,要么还是得付费请人代搬代扔。更糟的是,有的物业说,扔大件垃圾要另外交钱。”邓女士无奈道。

旧家具回收个体户钟女士向记者透露,旧家具的行业筛选标准也极为严格:成色低于八成新、款式陈旧以及欧式风格家具基本不收。“保值性很差,当初价值几千上万的家具,二次销售时只能卖到几百元。”钟女士坦言。即使是实木、红木等高价值家具,回收与否及价格也需综合评估成色和款式。若家具符合回收标准,回收业务也主要针对大件家具,通常要求几件一起回收,这对单件淘汰的消费者并不友好。

“对于不符合回收标准的家具,代扔服务应运而生,但收费差异显著。”钟女士介绍,在有电梯的情况下,代扔木质茶几、电视柜每件约100元;带大理石、玻璃材质的家具150~200元;沙发则在150~400元区间浮动。“目前市场上这类服务的价格普遍缺乏统一公开的标准,且地域差异明显。”

行业痛点

成本高、定价乱、覆盖低

即便被回收,许多旧家具往往难逃“废品”宿命,“回收来的家具,多半按每立方米低价卖给垃圾站。”郭老板道出实情。在罗湖区废旧家具资源化处置基地,废弃床垫堆叠成山,沙发、木椅混杂堆放,部分看起来仍可使用。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展示了废旧家具的归宿:经人工拆解分为木板、铁器、海绵、皮革四大类,再通过破碎、挤压打包,最终转化为木碎、磁性金属等,用于焚烧发电或再生资源利用。

深圳市家具协会秘书长关莹锋认为,当前二手家具回收难的核心痛点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成本高企、利润微薄,大件家具体积大、搬运难,运输成本常占回收总成本40%以上,叠加仓储压力,严重挤压利润空间,导致回收企业动力不足;二是价值难定、修复无利,行业缺乏统一价值评估标准,市场定价混乱,且旧家具修复成本往往高于购置新品,消费者更倾向直接丢弃;三是回收体系覆盖不足。虽部分区域(如龙岗)设立废旧家具投放点,但整体覆盖率低,市民仍需依赖付费清运,陷入“付费代扔”或“偷扔乱弃”两难。

破局之道

激活残值与技术再生

面对困局,部分企业探索破局之道。左右家居于2024年首创“双换新机制”破解以旧换新难题:通过超值置换激活残值,如购买左右沙发/床垫5到10年内再次换购,旧品可按原购买价50%抵现,实现“两次换新、双重优惠”,将旧家具残值转化为品牌信用资产;其次是依托“绿色优品”认证体系,确保旧材料环保再生,构建完整的“消费-回收-再生”闭环生态。

技术突破也在为废旧家具注入新生。圣奥科技(以下简称“圣奥”)研究中心总监葛海林表示,作为办公家具以旧换新标准化试点单位,圣奥联合“第二树”等专业平台,打通“上门回收—分类评估—资源再生—公益投放”全流程绿色回收链路。针对人造板类材料回收难题,圣奥开发出以废旧刨花板边角料为基材的再生注塑材料体系,生产出的注塑椅性能优于传统塑料椅,实现了“难回收”到“高价值”的跨越。此外,圣奥还建立绿色低碳家具产业院士创新研究院,探索异型模压成型技术,试图建立可推广的绿色回收和再制造范式。

从市民“蚂蚁搬家”到企业的机制创新,二手家具回收困局的破解,仍需在政策落地、行业规范与市场活力之间寻找更优解。当每一张沙发、每一张办公桌都能体面地“退场”或“再就业”,城市的“无废未来”才能更进一步。

深圳晚报记者 郑淑仪 实习生 叶蕗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