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广州市荔湾区第十五届“荔枝湾·新西关”民俗文化活动“七月七·弄巧季”在理想花地·趣活公园和花地湾生活馆举行,活动持续至31日。
本次活动以乞巧文化为核心,深度融合广府民俗与现代体验,通过展廊、工坊、演出、互动等多种形式,打造乞巧文化盛宴。

巧娘拜月仪式
活动紧抓“乞巧”文化主题,围绕巧匠、巧味、巧芳、巧奇、巧趣、巧新、巧艺“七巧”,创新推出“荔巧展廊”“荔巧工坊”两大活动载体,集中展示广府传统技艺与现代手工艺的融合发展。
其中,“荔巧晚会”通过香云纱服饰秀、广府传统婚俗展示、巧娘拜月仪式等环节,实现非遗与现代艺术的创新碰撞。

传统婚俗展示

游园赏灯
本次活动在趣活公园主会场设立“荔巧展廊”,汇聚广绣、广彩、银器制作、木雕、打香篆等12项非遗技艺体验。
市民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工艺展示,还可以亲手参与岭南手工艺互动项目。活动期间,广府银器制作、瓷器修复、西关水菱角制作等体验区吸引市民驻足。广彩传承人现场演示“描金堆彩”绝技;在银器锻造区,年轻人捶打银片制作七夕信物;西关水菱角制作技艺传承人指导市民揉粉、捏形,展示传统地道小食的制作过程。

香道非遗技艺展示

西关水菱角制作非遗技艺展示
在“荔巧展廊”中,不仅展出广府非遗制作、传统茶叶拼配、广式家具木雕等经典项目,还引入先锋手艺人创意作品,如金缮工艺师演示如何用金粉修补破碎瓷器;广式家具木工坊推出迷你版西关趟栊门拼装体验。

非遗技艺体验
花地湾生活馆作为分会场,着力打造“荔巧工坊”,通过香道、螺钿、宋锦、竹编等非遗艺术展和手工沙龙,让传统与现代美学对话。
活动打造了一条长达1.5公里的“乞巧文化体验路线”,趣活公园与花地湾生活馆作为主要场地,发挥其公共文化空间功能,结合民俗展演、手工市集、美食体验等内容,构建了具有荔湾特色的文化消费场景。

市民参与游戏互动
“我们在现场售卖的发圈、丝巾、布袋等生活用品都是手作扎染、缝制的。”来自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邹岚副教授把团队制作的扎染作品带到现场售卖,她介绍,手作扎染产品都是选用植物、中药材等天然染料制作而成的,希望通过手作扎染作品推广非遗技艺、农业文化、民俗时尚,传播可持续的时尚环保理念。

精美的扎染手作生活物件 记者 马思泳 摄

防蚊香囊 记者 马思泳 摄
活动汇聚了超过25个本土文创品牌,推出数款七夕限定产品,结合乞巧主题开发“七夕咖啡”“七夕复古专刊”等特色文创,促进花地湾片区夜游消费。
文|记者 马思泳 通讯员 荔宣图|通讯员提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