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AI英歌舞、咏春小游戏、非遗街区元宇宙……省非遗馆这个……

时间:2025-07-14 21:05:00

Transparency

日前,广东省非遗馆举办“融合互链——广东非遗焕新实践”专题展,以前瞻性视角,展示广东非遗在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本次专题展览邀请27个非遗项目,展出AI英歌舞、咏春游戏、非遗街区元宇宙等63件展品及VR交互体验。展览累计接待参观超2万人次,呈现广东非遗传统与创新融合发展探索的新成果。

展览现场

多维融合,全方位呈现非遗时代活力

展览的“融合破界·传统焕新”篇章中,展示非遗项目融合当代技术后迸发出鲜活蓬勃的生命力。

在这里,有以数字文化热点《黑神话·悟空》为灵感创作的枫溪瓷金箍棒,突破了传统瓷艺题材局限。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谯国夫人》以4K全景声电影技术创意展现粤剧的独特魅力,实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展览现场

此外,莞草编织技艺结合东莞文化符号,1:1打造出烧鹅编织作品,成为推动东莞非遗文创发展的“网红”爆款。

在服饰领域,广州美术学院结合墩头蓝纺织技艺创作的光影艺术装置格外吸睛。香云纱艺术装置则采用VR交互技术,让参观者打破空间界限,身临其境感受香云纱的染晒过程。

此篇章还集合了“西瓜小姐”“海陆丰虎狮文创”“永庆有喜”“继续广彩”等一众非遗文创,及3D打印拼装潮玩、3D建模广彩联名潮玩和粤剧戏服棉花娃娃、AI里的石湾陶塑作品等等,这些充满奇思妙想的传统技艺与科技融合的创新尝试,共同奏响了岭南非遗在当代语境下的活力交响曲。

展览现场

非遗遇见数字科技,开启岭南文化沉浸之旅

展览的“解码互链·数字幻境”篇章则聚焦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与发展,构建一个突破物理限制的“数字幻境”。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非遗的数据采集保护与利用过程,科技赋能下打造的云端数据库推动着非遗系统性保护的范式转变。

观众在展览现场参与互动

展区汇聚众多科技企业和高等院校的优秀实践案例。

由广州美术学院与广州市文化馆合作的《咏春行》,将咏春拳化作像素风格的RPG游戏(角色扮演游戏),为未来岭南武术传播构建了深度体验、互动操作的全新探索。

联通在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AI英歌舞》通过VR眼镜实现前端交互,让英歌舞IP“动”起来;枫溪瓷烧制技艺文创作品《福蝶》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实现实物与移动端的交互体验;优创合影的《傩舞走清将》通过AR眼镜和一体机AI成像处理技术让观众可以定制属于自己的傩舞影像。

《广府梦华录》和《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通过数字孪生打造元宇宙空间,实现沉浸式体验,让观众穿梭到古代岭南的繁华街市中,沉浸式感受广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的历史记忆。

观众在展览现场参与互动

展览还展出广州美术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作品,以年轻视角思考探索科技赋能非遗的未来可能。

“融合互链——广东非遗焕新实践”专题展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呈现了非遗创新和科技赋能的具体成果,展现非遗与当代生活的现实链接,让观众亲身参与非遗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重构与探索实践之中,感受广东非遗正青春的活力与动能。

文、视频|记者 周欣怡 实习生 詹雯莉 通讯员 谢沐银图|主办方提供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