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纪念中国援蒙工人抵蒙70周年招待会在乌兰巴托举行

时间:2025-05-12 10:24:00

人民网乌兰巴托5月9日电 (记者张朋辉)“我少时在中国援建的体育馆打过球,和平大桥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百货大楼是乌兰巴托最美的商场。这些美丽的建筑承载了蒙古国人民的美好记忆。我们应该爱护、利用好这些建筑,传承好援蒙工人精神。”蒙古国前总统恩赫巴亚尔表示。

活动现场嘉宾合影留念。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供图

活动现场嘉宾合影留念。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供图

5月8日,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举办纪念中国援蒙工人抵蒙70周年招待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应蒙方请求,中国先后派出了2.7万余名援蒙工人,支持蒙古国建设。1955年5月8日,首批中国援蒙工人抵达乌兰巴托。中国援蒙工人跨越戈壁草原,来到蒙古国与当地人民并肩奋斗,在蒙古国18个省区建成了850多项工程。期间,有120余名中国工人长眠于此,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

中国援建的和平桥。人民网记者 张朋辉摄

和平大桥、百货大楼、乌兰巴托饭店、纳来哈公路、国家体育中心……招待会现场播放了纪录片《跨越世纪的情谊——中国对蒙援建纪实》,镜头闪过,人群不时响起热烈掌声。中国援蒙工人建设的这些工程,早已成为蒙古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标志性建筑和基础设施,直到今天都是乌兰巴托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平桥于1958年正式通车,现在仍是乌兰巴托南北交通的重要节点。88岁的罗·桑吉米特布是一名摄影师,他在现场见证了和平桥通车的历史瞬间,把热烈庆祝的场景定格。“这座桥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通车仪式上,大批乌兰巴托居民聚集在此。当年中国工人劳动的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桑吉米特布说。

蒙古国功勋杂技演员贡·道尔吉纳木吉勒曾是一名小工,协助中国工人开展工作。道尔吉纳木吉勒说:“中国工人一下火车,就乘坐卡车奔赴各个施工现场,非常敬业、负责,为我们留下了众多高质量的工程。”

乌兰巴托市政府代表阿木格楞在致辞中说:“我们深切缅怀中国建筑工人,感谢他们的贡献。他们辛勤劳动、无私奉献,为蒙古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帮助。”乌兰巴托纳来哈区区长那彦巴亚尔说:“纳来哈的重要工矿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中方的支持。中国建筑工人为纳来哈的发展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贡献。”

蒙古国外交部国务秘书拉·孟赫图希格说:“中国建筑工人为蒙古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很多佳话,向他们致以最真挚的感谢,他们的精神永不泯灭。”孟赫图希格表示,无论是面对新冠疫情、自然灾害,蒙中两国人民都守望相助,这不仅是两国人民的情感纽带,也为国际合作树立了榜样。

“中国建筑工人筑起的不仅仅是一幢幢楼房、一条条道路,更是中蒙人民心灵相通的桥梁。”中国驻蒙古国大使沈敏娟说,“中方将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发扬援蒙工人精神,传承中蒙友谊,深化战略对接和务实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最新推荐